一站式网站导航与经验知识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 知识百科 正文

活着余华全文免费听书_活着 余华 在线阅读听

lalanen 2025-09-08 17:54:00 知识百科 5 ℃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短篇小说集《鲜血梅花》、《战栗》、《黄昏里的男孩》等等。

余华《活着》就是长篇小说

余华《活着》持久畅销广受欢迎的关键,就是写中国人“很苦很善良”。“很苦”,是记忆积累,又是宣泄需求。“很善良”,是道德信念,又是安全策略。在中国当代文学中,“苦难”是取之不尽的故事源泉,“善良” 是作家、读者和体制“用之不竭”的道德共享空间。模拟农民的角度看共和国史,虽然无数灾祸、很多危难,但是家人没有背叛,道德没有崩溃。凡是人民自觉而且长久喜欢的作品,总有其正能量。

活着是当代著名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不分长篇和短篇,就是长篇。这部作品首次发表于1992年,小说以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徐福贵的回忆,讲述了他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所遭遇的苦难,揭示了普通人的命运和生存的意义。这部作品是余华的代表作。

《活着》是著名作家余华写的一部短篇小说。主要是写了一个叫福贵老人坎坷一生的故事。

在中国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它们之间轻微约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住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活着》中的福贵虽然经历苦难,但是他是在讲自己的故事,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就是一个苦难中∽幸存者。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