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网站导航与经验知识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 知识百科 正文

赤壁之战那一年的分数(赤壁之战哪年哪月哪日)

lalanen 2025-07-05 07:24:00 知识百科 3 ℃

是208分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里的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赤壁之战原文: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赤壁之战白话译文:

诸葛亮在柴桑会见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人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经消除了几个大患,局面大致平定了,于是大破荆州,威势震动全国。

英雄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才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计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假如果然能以吴越的人马同曹操的力量相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

假若不能,为什么不停止军事行动,捆起铠甲,面向北面称臣去侍奉他呢!现在将军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心抱着迟疑不决的想法,事情紧迫而不能决断,大祸临头没有几天了!”

赤壁之战后续

孙权亲率军北攻合肥,自称十万大军,围攻合肥百余日,不克而还;张昭率军进攻当涂,也不克而还;周瑜等亦进攻曹仁留守的江陵,隔江对峙,周瑜另遣甘宁袭取夷陵,曹仁也分兵围攻。

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吕蒙之计,留凌统守后,自己就与吕蒙前往解救,甘宁之围解决后,即引到北岸。吴军先锋先包围前来迎战的曹仁部将牛金,后来反被曹仁两次突入救出自军。后双方克期大战。周瑜亲自跨马上阵,却被流矢射中右胁,颇为重伤,于是退还。

后曹仁知道周瑜卧未起,勒兵到吴阵。周瑜便起来,案行军营,激扬吏士,曹仁于是退回。另一方面,刘备于是上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南下荆州南部,包括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投降,拔擢诸葛亮负责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孙权仼命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全柔为桂阳太守。而周瑜则分公安给刘备屯驻。

赤壁之战是出自三国演义的第46回和第47回,那个时候三足还没有形成鼎立,但是孙刘两军联合破曹确实是以少胜多,打败曹操83万人马。

赤壁之战出自三国演义第55回。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的经典,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范例,可谓是家喻户晓。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权、刘备在今湖北江陵与汉口间的长江沿岸的一场战略会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孙、刘联军,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军,正确分析形势,找出其弱点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攻,乘胜追击的作战方针,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窜北,使曹操“横槊赋诗”、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诸东流,从而成为历史上运用火攻,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