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网站导航与经验知识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 知识百科 正文

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内容是什么)

lalanen 2025-07-01 06:24:00 知识百科 3 ℃

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

董仲舒。

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按照,贵阳而贱阴的理论提出的一种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伦理与政治制度。董仲舒,广川人,西汉哲学家。他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董仲舒。

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按照“贵阳而贱阴”的理论提出的一种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伦理与政治制度。

最初是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


理由: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法制史中有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